何赛飞,哭错了_热消息

2023-05-26 01:03:04 来源:中金在线财经号

演员何赛飞最近在某节目上义正辞严地痛斥地方对传统戏曲保护不力、对底层演员待遇不公,引起了现场掌声雷动。

网络上,也有很多人共鸣。在我看来,尽管何赛飞直言的勇气值得点赞,但从经济学上来讲,她的一些看法却值得商榷。

01 保护传统,也要遵循经济规律

应该拿出补贴保护传统戏曲吗?


(资料图片)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当然应该!你看,不仅中国保护传统的东西,西方也保护。欧洲那些古堡,政府保护得多严密。

但是,补贴保护的后果是什么?这是许多人没有想过的。

网上有业内人士披露,一些地方,保护传统曲艺的钱,被以各种巧妙的形式瓜分。有的领导挂个编剧的名,其实一个字都没有写,也能拿走很多钱。领导的夫人挂个服装设计的名,拿走设计费。至于这些节目有没有人看,那无所谓,反正能得奖就行。

何赛飞也说,有些节目得奖以后,就锁在仓库里,老百姓看不到。

这些现象,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补贴必然引发寻租。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丑恶的现象,正是我们要批判、要清除的啊。只要清除了这些丑恶现象,对传统曲艺的补贴,不就能使传统曲艺焕发活力了吗?

首先,经济学上说,补贴引发寻租,这肯定清除不了。其次,退一步说,就算清除了这些丑恶现象,传统曲艺真的就能焕发活力吗?

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文化部组织一次传统曲艺普查。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国有348个剧种,其中分布区域在2个省区市以上(含)的剧种48个,分布区域仅限1个省区市的剧种300个。

这348个剧种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纂《中国戏曲志》相比,有47种剧种已经消亡,17种濒临消亡。至于剧目,则有上万种。

剧种的消亡,其实是正常现象。不要说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大大变样,就算是古代农业文化下,也同样会有许多剧种消亡。比如元代的一些曲艺,清代就没有了。

万物有生有灭,其实不必太过于纠结。

拿现存的曲艺来说,以湖南省为例,就有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剧、新晃侗族傩戏。

据我所知,永州、衡阳一带还曾流行一种曲艺叫“渔鼓”,没有列在里面。

这些曲艺,又有多少适合现代人观看呢?

实际上在何赛飞痛斥地方保护传统戏曲不力之前不久,媒体就报道过,河南商丘四平调剧团一位女演员,已经近10年无戏可演。

就算清除了传统曲艺补贴的各种丑恶现象,又如何?那些真正有活力、有观众的传统曲艺,可能还会有创新,而一些没有观众传统曲艺的编剧、导演、演员又有多大的动力去进行创新呢?

假如没有补贴,他们可能还会努力创新求存。有了补贴,最为常见的情况是,一些从业者以吃补贴为诉求,维持着这些传统曲艺形式上的存在。说白了,就跟僵尸企业一样,成了僵尸曲艺。

总之,无论补贴中是否存在丑恶现象,纳税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何必浪费纳税人的钱呢?

欧洲古堡保护也常常走向反面。

欧洲一些国家,对古堡主人使用、维护古堡有繁琐、严苛的规定,这使得古堡主人承担着巨大的成本。由于维护成本太高,这些古堡也转让不出去。

对于古堡主人来说,他们内心盼望的是古堡赶紧倒掉,他们好摆脱负担。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古堡维护,只是表面工夫,实际上这些古堡已经没有灵魂。

这些例子揭示,保护传统,也要遵循经济规律。

02 传统曲艺如何摆脱僵尸状态?

何赛飞对传统曲艺的喜爱,是没有错的,她错在对现有靠纳税人补贴存活的保护思路没有反思。

传统曲艺要有尊严地活下去,真正要做的是走向市场。

一方面,市场上一些企业家、高收入者可以赞助传统曲艺。他们的赞助和财政补贴不同,他们是要考虑曲艺是否有生命力的,不会赞助僵尸曲艺。

一些企业家还会主动给传统曲艺提供商业演出的机会。例如,假如你去苏州参加论坛、活动,就有很大机会在台上看到昆曲表演片段。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创造了许多条件,使传统曲艺可以发挥长尾效应,靠服务观众活下去。

例各大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完全可以供传统曲艺从业者表演,获得打赏或者收费观看。

比如某些传统曲艺,只有几千个爱好者,这些爱好者又分散在全国各地工作、生活,他们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观看,维持这些传统曲艺的生存。

而补贴传统曲艺做线下演出,全国各地的爱好者难道都去线下观看吗?那成本会高昂到爱好者们难以承受。

如果某个曲艺能有几万个爱好者,那么,从业者不仅仅是生存无忧了,他们还可以获得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收入。

但如果一个传统曲艺,连几百、几千个爱好者都没有呢?

这种曲艺,保护价值又有多大呢?

所以,让市场去大浪淘沙吧!留下那些有生命力的,淘汰那些僵尸曲艺。

不要说民间传统曲艺,现在不少在国家歌剧院、中央电视台表演过的艺术家,也走向了线上,走向了民间。

流行歌手更不用说,几大直播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在卖力地表演。哪怕只有几十、几百观众,他们也唱得很认真。传统曲艺从业者难道不应该向他们学习?

实际上,现在也有很多传统曲艺从业者走向了线上。

线上表演可以无间隔地知道观众的反馈,及时吸纳新鲜元素,使传统融入现代。

一些年轻人也爱上了那些能创新、有活力的传统曲艺。有年轻人喜爱,传统曲艺才有未来。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