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基础研究特区“特”在哪 今日关注

2023-05-29 04:43: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资料图)

如何加强基础研究,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上海首创了基础研究特区的新模式,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在复旦大学力学实验室里,我们见到了36岁的青年科学家徐凡。他正在研制一款用激光驱动的宇航光帆,可以实现光年距离的太空探索。宇航光帆颠覆了现有航天器的基本原理,而这样一个近乎科幻的想法在2021年成为上海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支持的第一批项目。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 徐凡:在普通的常规项目里头,它是一个劣势的东西,因为太超前,太天马行空,但是没想到反而在特区计划里面还成为一个优势,成为一个特色。

为了鼓励青年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大胆探索,做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敢闯“无人区”,2021年10月,上海市提出了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处处长 宋扬:我们始终觉得只要大方向是对着国际科技前沿,或者对着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的需求,同时这个科研人员本身他也是有潜力,然后有动力,有这个情怀去做一些长期潜心研究的工作,只要是符合这两个条件,我们觉得支持下去一定会有成果的。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入选为第一批基础研究特区。记者了解到,特区项目与以往的基金项目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权力的下放。作为特区主体的科研机构和院校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自由选题、自行组织科研、自主使用经费,并且在考核目标上接受失败,允许试错。

复旦大学科研院基础研究处处长 王浩:像这样地方政府把立项权直接赋予学校或者科研机构,还是第一个。既然迈出这一步,我们更应该把鼓励原创思想的理念进行得更加彻底一些。

有了特区项目稳定的资金支持,这两年徐凡的科研进展很快。他从失水的百香果获得启发,研发出了一款褶皱形貌智能软抓手,可以应用于清理太空中微小的垃圾颗粒,这项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的科学期刊上。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 徐凡:我特别希望这个东西真的能上天清理太空垃圾。种自己的树不要老摘别人树上的果子,只有在这种持续稳定、长期的这种特区的支持下,才敢于去种自己的树。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推荐内容